我很喜歡看小孩在寫完作文後的等待時間裡,拿出隨身攜帶的各種彩色筆,在稿紙空白處塗鴉。
    
男孩們通常只用鉛筆,畫阿米巴原蟲狀的怪物,或是小兵小將,密密麻麻的軍隊沿著稿紙底部邊緣往上攀爬,像是登上高聳岩壁,又好似正在翻越敵方城牆。班上有位男孩特別喜歡畫迷宮,蜿蜒迂迴的路徑自動在他腦海中成形,我佩服他的空間感,並且,透過他筆下的各式迷宮和我個人的觀察,我知道他不是直接表達感受和想法的人,要接近他的內在,需要引導的方法以及時間。
  
時間,運作與發酵的過程。隨著年紀增長,時間也才慢慢地進入到我的生命中,形成深淺不一、快慢有別的軌跡。
  
上週,有位女孩讓我想起另外一些事。
  
寫完作文後,她翻過稿紙另一面,在導師評語欄的空白處(我允許他們在不妨礙文字欄位的情形下繪圖,包括導師評語欄)塗上不同顏色的色塊。
  
因為是帶有釋放力道的筆觸,所以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單純看著,什麼也沒想。她塗滿整個欄位後,將稿紙推給隔壁同學,要求同學用紅筆在稿紙上打個大勾,同學照辦,打完勾後將稿紙還給她。她拿回稿紙時歡呼了一聲,自己又在欄位底部寫上100的數字,數字下方畫了兩條橫線,就跟數學考卷上常會見到的分數一樣。
  
女孩上我的課已經有三學期了,偶爾我都會看見這樣的事,在她的筆記本上或者學習單上。
  
在女孩剛認識我的時候,我已經不為學生的作文打任何形式的分數了。當新生們收到一份沒有批改分數的作文,他們都會很不適應,所以我都會在第一堂課就先跟同學說明原因。在評分欄裡,取而代之的是一小句指出文章正面特色的短語,內文中有寫作技巧的提點,文末則有待改進之處和互動的語言。時間久了,我發現他們也很喜歡在我的留言底下繼續用文字回覆我。
  
在學習和成長的路上,「被肯定」和「被指認出來」是重要的,這能幫助自我價值感的累積和行動的辨認。然而,在學校教育裡,這個過程只剩下單一標準和框架,被囿限過久的成長個體,則只剩下掙扎和痛苦。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這句話讓受苦的心靈害怕,結果便是轉為對這句話的輕視與不屑,從此,這個社會上誰還相信這句話呢?沒人相信,便沒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