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大概也算是孩子們喜歡的節日了,不外乎因為有假可以放,還有禮物可以拿(雖然作文裡每次都寫過年是喜歡的節慶)。學校也會舉辦應景活動,諸如闖關遊戲、上下課時間互換、發送兒童折價券等。

        不過,開心玩耍之餘,趁這個時候來了解一下兒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吧!

〖思辨寫作一階班〗:兒童節的另一面

        這一班的進度剛好來到談「觀點」的時候,因此剛好就以兒童節做為討論的素材,寫作方向就訂為「如何用不一樣的觀點來看待兒童節?」

        什麼是觀點?拋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請學生先自我”感覺”一下,在自己上週的文章中,是否含有個人觀點?雖然還無法清楚說出到底什麼是觀點,但是同學們的感覺滿符合實際情況的,舉起手來的同學中的確都是會在文章中表達個人看法的。

    「觀」是觀看,「點」是立足點;這個詞的意思便是指看待某一事物的立場或角度。當然,站在不同的立場,自然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觀點。

        那麼,觀點要如何建立呢?或者,人是否會自然擁有觀點?在談前面一個問題時,後者的問題似乎應該先向同學們提出討論。以觀點建立的流程來看,多數人面對事件時,通常只停留在「感受」層次,而沒有進一步「看見」與分析,甚至誤以為萌生自感受的各種想法便是觀點。

        我以前陣子的肉圓家暴新聞為例,說明無論是閱聽大眾還是多數新聞媒體,對於這件事的各種議論都只停留在感受層次。

        最後,以高雄市兒少驗傷醫療整合中心的訪談短片,提供同學思考與討論的素材,在課堂上完成短篇寫作。

 

〖思辨寫作初階班〗:世界兒童節

        各位小捧油,在兒童節這天,除了放假和收禮物,還有過哪些不一樣的慶祝活動呢?

        有些國家的兒童節活動非常特別,例如日本的女兒節、男孩節和七五三兒童節,其中蘊含了日本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巴西呢,在兒童節這天,他們有全國防疫日,醫生會替全國兒童看診以及打預防針。一聽到打預防針,教室裡的孩子哎哎叫地說:「這樣誰要過兒童節啊?」

        這可有趣了,既然沒人喜歡打預防針,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來當作兒童節的活動呢?孩子們經過各種設想和推測,很快地得出合理的推論:在巴西,有些貧困地方的兒童並不能順利享受到這項權利,又或者當地的疾病防治觀念並不普遍,因此政府才要在兒童節這一天特別舉辦類似的活動加強宣導兒童健康權保障的理念。

        介紹完各地不同的兒童節活動,再談談兒童節的而來。原來,兒童節也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點關係,其中我們要聽一位年輕少女的故事—-安妮˙法蘭克。

        聽完故事,同學們對兒童節有哪些不一樣的想法?為什麼要成立兒童節?把今天學習到的內容和想法寫下來吧。

 

〖故事閱讀班〗:誰是安妮˙法蘭克?

。《安妮日記》的故事

。圖文書寫:畫一張兒童節卡片給自己(或給安妮)